最近的社會課,很藝術!

  五、六兩課都跟多元文化有關係,為此暑假時候特地去拜訪了桃園神社以及多達十餘所的神社殘跡,學期中又參加宗教博物館的研習,獲得寶貴的臺北清真寺資料,清真寺的教長馬孝祺先生還親自為我們介紹伊斯蘭教的教義,這是多元文化中宗教的部份。另外還有傳統藝術的部份,介紹了國樂、南管、北管、歌仔戲、布袋戲等等......這方面我原本便蒐集了不少資料。

  這兩課課文的部份其實重點就在兩個字「尊重」,並沒有太多需要背的東西,很快便可以上完,之後的補充時間,平日蒐集的資料便要上陣了。

  「認識神社」、「認識清真寺」乃最新製作的教學PPT,小孩兒對搞笑的「狛犬」最有興趣,大家還順便體驗了神道教的「二拜二拍手一鞠躬」膜拜方式。伊斯蘭教的PPT裡,「喚拜塔」沒拍好,是技術不好兼相機太爛所致,小孩兒最有興趣的是清真寺裡的浴室和穆斯林手上的大鸚鵡(其實大鸚鵡只是鏡頭下穆斯林的寵物,跟課程一點關係也沒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比較常見,期末如果有空再行補充。

  傳統藝術的部份目前南管樂器做過簡單的介紹,並實地操作過「四塊」,小孩兒對於四塊竹片為何能在掌間急速震動並且不會掉下來感到十分好奇,下課紛紛排隊試驗,結果沒有一人成功,構造越簡單的樂器反而越深奧哪!南管唱曲部分難教,五上已經先吟誦過「山不在高」,不打算教唱,改成欣賞唱片。

  北管五年級就已經操作過鑼鼓樂,這次就做喚起舊經驗的活動,有空將播放「阿吉奇遇記」,這是一部彰化縣文化局出版,專門介紹南北管音樂的卡通。

  戲曲的部份,歌仔戲還在想如何教學,布袋戲五下已經教過,不過他們似乎很想再看一次,其他稀少劇種待找到適當影視資料再說。

  國樂就「老王賣瓜,自賣自誇」,這回不拉胡琴了,反正他們已經看過好幾次,直接拿出「教師國樂團─創團音樂會」的光碟給他們看,然後要他們找找老師坐在哪個位置,這樣算是個另類的「引起動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島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